Hot Topics 娛樂追蹤

Toilet paper 從台灣衛生紙貴說起 古代人都用甚麼擦屁股?

2018-03-12 (星期一)

2018-03-12 (星期一)

台灣最近因為衛生紙漲價而引致巿民瘋狂搶購,弄得人仰馬翻,令大家忽然對衛生紙這個最不起眼的日用品發生興趣。現代人很難想像沒有衛生紙要怎樣過活,但翻查史料,大批生產的零售式衛生紙大概始於一百多年前,在這之前,古人如廁後是用甚麼擦屁屁的呢?

It is hard to imagine what lives will become if there is no toilet paper.  The first record of using toilet paper for cleaning after a bowel movment is 851 A.D.  What was it like for life before toilet paper?

在古希臘,人們會使用石頭、黏土來保持個人衛生。他們會用鵝卵石來擦屁股,這種鵝卵石叫 pessoi,通常都很輕薄,邊緣光滑,質感非常接近大理石。考古學家在公元 2 世紀的古希臘遺迹中發現這種石頭時,還以為是用來下棋的棋子,後來經過化學檢測,發現石頭上還沾着礦化了的大便,才猜到這就是用來擦屁屁的工具。古希臘人還有這樣的一句諺語:「擦菊花,三顆石頭就夠了」(Three stones are enough to wipe your ass)。

在古羅馬的公共廁所裡,則有一支裹着海棉或棉布的長棍。平常它被浸在高濃度鹽水的桶子內,人們上完廁所後,就可以拿它來刷屁股。對,它是共用的。

Toilet paper 從台灣衛生紙貴說起   古代人都用甚麼擦屁股?

再看看中古時期的歐洲,貴族階級的人通常會使用書頁,有的人則使用蕾絲或噴過香水的羊毛來擦拭。平民當然不會那麼奢侈,他們會使用稻草、乾草或野草來清理。

英國王室在 15 世紀時,用的是新鮮的鮭魚肉片來擦屁屁的,為甚麼用鮭魚肉?原來據說鮭魚有除臭和消痔的作用,有痔瘡的朋友們,要不要從超市買條鮭魚試試?

英國的國王還有名為「Groom of the Stool」(廁伕)的僕人來幫陛下處理如廁後的大小事。這個工作聽起來不是很令人愉快,但因為他必須隨侍在國王身旁,因此他是最接近陛下的人、也能聽到許多機密,令「廁伕」受到許多高官的阿諛奉承。

在中世紀末的法國,皇宮裏擦屁股會用粗麻繩,這繩子會從豪華的廁所屋頂吊下來,正好垂在蹲位的旁邊。上完大號後,把繩子從兩腿中間穿過,前面一手拉, 後面一手拽,像拉大鋸一樣拉幾下,完事!但最難以想像的是,這根繩子是公用的,皇上用完了皇后用,皇后用完了寵臣用,常年不換。以體現君臣一心。

美國又怎樣呢?當時的「拓荒者」(即 16 世紀開拓美國中部的歐洲移民或移民後代)大多使用玉米芯,後來紙章開始普及,人們逐漸發覺使用報紙、廣告傳單等廢棄的閱讀品也是挺方便的。所以過去那些「廁所讀物」可說和現在的廁所讀物有著很不一樣的擺放動機。這也解釋了為甚麼「農夫曆」(Old Farmer’s Almanac,一種紀錄了天氣預測、收成圖表、天文資訊的曆書)的書頁上方會有一個洞,原來是為了方便人們把它掛在茅廁的角落。

在博物館的壁畫中,古羅馬人使用公共廁所時的情況,留意他們手上拿著一支可以共用的清潔海綿,WHAT?!!! 共用?(Photo from Pixabay)

在博物館的壁畫中,古羅馬人使用公共廁所時的情況,留意他們手上拿著一支可以共用的清潔海綿,WHAT?!!! 共用?(Photo from Pixabay)

在古代的日本,在《源氏物語》的記載中,有提到日本的皇族是用蟬的翅膀來擦屁股的。但由於蟬翅很硬,通常會放到溫水內泡上三天再使用,而因為蟬翅是透明的,所以有甚麼病變就會一目了然。 

另外日本人還會用一種叫「廁籌」或「廁簡」的木頭片或竹片,大便後用來拭穢。這種「廁籌」上個世紀還在中國和日本的部份地區使用。

至於中國,使用手紙的最早記載見於元朝,但到了明朝才有明確的記錄指出在中國朝廷間,有一種 60 × 90 公分大的柔軟面料被當作衛生紙使用。來到清朝,用紙拭穢的文獻就更多了,例如《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有段劉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劉姥姥覺得腹內一陣亂響, 忙的拉着一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衣。」這段描寫說明,在當時,無論是大觀園的貴族還是鄉下的莊稼人,都習慣解手後用紙拭穢了。

日本奈良時代的厠籌,是木製的薄片,古人在解手後用来刮清污穢的用具,粵語的 ... excuse me ...「攪屎棍」就是指這個。旁邊是現代的厠紙,用來比較木棍的大小。(Photo from Wikipedia)

日本奈良時代的厠籌,是木製的薄片,古人在解手後用来刮清污穢的用具,粵語的 ... excuse me ...「攪屎棍」就是指這個。旁邊是現代的厠紙,用來比較木棍的大小。(Photo from Wikipedia)

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衛生紙,是在 1857 年出現的,當時的紐約實業家 Joseph C. Gayetty 推出一包 500 張、售價五角的「Medicated Paper」(保健用紙),有別於一般硬梆梆的書頁,這種「保健用紙」是常處於微濕和柔軟狀態的。

因為這項發明,讓 Gayetty 被視為「現代衛生紙的推手」。當時 Gayetty 也對自己的發明感到驕傲,決定在每一張「保健用紙」印上自己的名字。

從那之後,陸續有不同廠商投入研究和製作衛生紙。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在 1890年,Scott Co.(即現在的可麗舒 / 舒潔)在市面上推出滾筒式衛生紙。

和 Gayetty 不同,Scott Co. 對推出在「不方便說出的場合」所需要的東西感到尷尬,一開始並沒有在衛生紙包裝上印上公司的名字,只有代理商的名字。

到 1935 年,Northern Tissue(今稱 Quilted Northern)改良了市面上衛生紙,推出主打「不會刺痛」(Splinter-Free)的衛生紙,並進一步帶動衛生紙的普及。

而現在我們常見的兩層衛生紙則是在 1942 年出現,由英國的 St. Andrew’s Paper Mill 推出。

直到現在,全世界對衛生紙的需求可說難以計量,單是美國人,每年的滾筒衛生紙需求大約從 70 億卷起跳。

不過世界上還是有些地方不流行使用衛生紙的,例如印度,部份地區的人會使用水桶和蓮蓬頭來沖洗屁股,對他們來說,用衛生紙擦拭不夠用水洗乾淨。

看了這麼多衛生紙的歷史,才發覺手上的那張衛生紙能走到今天也不容易啊。但慶幸的是,最起碼現在的我們,已不需要以共用的海棉跟棍子來執行清潔任務了。